什么是“新污染物”? 通常來說,新污染物即那些未被納入常規環境監測,但存在環境污染風險的化學物質。 現下已知的新污染物種類主要有五類。包括氟代和溴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藥物和個人護理品、微塑料和納米材料等。未來,新污染物的種類或許還將不斷增加,目前已知的這些污染物也將逐步納入常規環境監管中。這其中,微塑料污染在環境中的存在具有持久性,且環境中微塑料的含量正在日益增多。 目前有關研究顯示,微塑料可與大氣、土壤、海洋、淡水等多種自然資源共生共存,并能夠進入化妝品、食品,甚至是人體內。綜合來看,微塑料雖然是一種新污染物,但針對微塑料污染開展污染防治工作卻顯出更大的迫切性。 有不少土壤修復行業表示,微塑料污染是土壤修復的難點問題,其顆粒直徑小于5mm,許多都不容易被分辨出來,進而導致在工作中的去除率不理想。而實際上,不僅是土壤修復行業有這個困擾,水處理、氣處理等環保領域都被迫吸納了不同程度的微塑料污染。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初級塑料的產量將達到340億噸。塑料危機正進一步蔓延,聯合國也在近期簽署了一項名為《終結塑料污染》的新決議,該決議將于2024年產生法律效力,拒絕塑料污染的裹挾,結束塑料污染問題。 我國也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中明確表示,“十四五”時期...
發布時間:
2022
-
03
-
21
瀏覽次數:421
飲水安全問題由來已久,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發聲呼吁盡快聯動跨省治理長三角飲用水安全問題,再次拔升飲水安全問題的關注度。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發展較快,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平衡點被打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夠,飲水安全問題也漸漸凸顯。 而在農村,這一問題更加緊迫。據統計,農村飲用水不安全的原因主要有水質、水量、完供率等問題。其中,水質問題是飲用水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已建設的集中供水工程有部分缺少處理設備及消毒設施,一方面是分散的供水方式導致水質出現更多不可控的惡化因素。近日水利部印發的《2022年水利鄉村振興工作要點》中也再次明確,2022年將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為底線任務,進一步提高水質保障水平。當前,各地多項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入提速階段。如,農村飲水安全敲門入戶大排查工作、農村供水保障安全方面提出水質達標率提升4個百分點的目標任務、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建設進入掃尾階段等等。綜合來看,飲水安全問題將在不久后得以解決,常態化監管將成為未來飲水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在水質安全保障的長戰線上,水質監測或是“主力軍”!《“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指明,當前城鄉間生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差異較大,農村環境監測也才剛剛起步。未來將進一步推動農村環境監測,組織開展3500個特色村莊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從城市向鄉村延...
發布時間:
2022
-
03
-
18
瀏覽次數:384
2022年的3·15晚會如期而至,本次晚會以“公平守正 安心消費”為主題,隨著晚會的播出一系列問題暴露在大眾面前。 3·15晚會把平時“隱身”于市場里的問題拉出來“示眾”,以此為經營者敲響警鐘,維護消費者的消費權益。 其中,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沖上熱搜,“病從口入”這句俗語已經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事實上這并不是無稽之談。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各種美食也層出不窮,但是,隨之而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在不斷產生。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土坑”酸菜生產內幕,光腳踩、手拿煙,酸菜制作過程無安全保障、衛生狀況堪憂,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你以為的老壇酸菜,其實卻是土坑酸菜!食品安全零容忍,儀器儀表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墻”。 眾所周知,食品安全問題與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容不得任意一點馬虎,食品安全零容忍,守衛舌尖上的安全,食品檢驗來報道。 據了解,食品檢驗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食品營養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質分析,食品輔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劑分析,食品感官鑒定等。狹義的食品檢驗通常是指食品檢驗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的衛生標準,對食品質量所進行的檢驗,包括對食品的外包裝、內包裝、標志、嘜頭和商品體外觀的特性、理化指標以及其它一些衛生指標所進行的檢驗。隨著多個重大食品安全...
發布時間:
2022
-
03
-
18
瀏覽次數:418
據了解,我國供水管網的實際漏水情況十分嚴重,漏損率的增加不僅造成了經濟損失和可能帶來水質的下降,更降低了水資源利用率,加劇了城市的缺水問題,其影響幾乎涉及到供水企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人均淡水之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有300多個城市屬于聯合國人居署評價標準的“嚴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缺水形勢極其嚴峻,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對于水的浪費可不少。 因此,在推進全民節約用水的同時,要著力解決好輸水漏損問題。 1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到2025年,城市和縣城供水管網設施進一步完善,管網壓力調控水平進一步提高,激勵機制和建設改造、運行維護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水平進一步提升,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達到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確定的一級評定標準的地區,進一步降低漏損率;未達到一級評定標準的地區,控制到一級評定標準以內;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以內。 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儀器儀表來助力。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依靠儀器設備進行現場搜索的漏損檢測硬件技術不斷更新的同時,涌現出了一類依靠計算機仿真軟件、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
發布時間:
2022
-
03
-
17
瀏覽次數:383
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做好一年的規劃,也要從春天開始?! ≌雇?022年的生態環保工作,重點工作都有啥?還是要從一年一度的全國生態環保工作會議上尋找答案。 眾所周知,全國生態環保工作會議是環保系統一年中最重要的會議之一,起著總結上一年,規劃下一年的作用,值得所有環保工作者關注?! 〗衲?月7日,2022年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就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安排部署了2022年的重點任務。 其中,關于水污染防治,會議也安排部署了許多內容,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弧?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的通報中,關于“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是這樣表述的:組織實施2022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推動出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并開展考核試點,持續推進黃河流域“清廢行動”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開展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加強海水養殖污染防治、海洋垃圾防治、海洋工程和傾廢監管?! 】梢钥闯?,自從2018年“大部制”改革,把原屬國家海洋局的部分職能并到生態環境部之后,海洋污染治理在生態環保工作中的分量已經越來越重了。其中,和環保產業關系比較大的,還是黑臭、長江、黃河3大塊。 關于“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報告說得更加...
發布時間:
2022
-
03
-
17
瀏覽次數:412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糧食質量安全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建立健全糧食標準體系、全面建立糧食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等等,都將在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中發揮重要作用。 回顧2021年,我國農業產業再次交出一份搶眼的答卷。作為重頭戲的糧食產業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較上一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并實現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副司長王明華表示,這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誠然,近年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輕則糧食質量安全隱患日益凸顯,重則糧食安全面臨不小的挑戰,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我國近年來也在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先后形成641項糧食質量安全標準,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糧食標準體系。同時還通過加快各地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快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監管工作的開展、實施“六大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等一系列舉措,確?!吧嗉馍系陌踩保刈〖Z食安全“壓艙石”。值得一提的是,相關部門、檢測機構作為糧食質量安全監...
發布時間:
2022
-
03
-
16
瀏覽次數:383
2月4日,北京冬奧會如約舉辦。開幕式上視聽盛宴,賽中眾多監測儀器護航運動員安全,技術成為“簡潔、安全、精彩”的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冬奧會還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一項成果曾被用于火炬傳遞中。在火炬傳遞中,火炬手將奧運圣火傳遞給水陸兩棲機器人,水陸兩棲機器人“舉”著點燃的火炬下水,沿冰壺賽道旋轉滑入冰洞口;水下變結構機器人向其靠攏,兩臺機器人手持火炬在水下精準對接點火,水下變結構機器人手持點燃火炬從冰洞口出水,將奧運圣火傳遞給下一棒火炬手。 為了完成系列傳遞,研發團隊采用快速定制化開發技術,突破了水下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下了冰水跨介質高適應性運動控制、復雜流場擾動的水下動態對準、水下機械臂厘米級精準作業、跨介質可靠燃燒組織等關鍵技術,為水下機器人成功進行火炬傳遞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機器人的水下精準對接與水下點火,既是傳遞亮點又是難點。想要達成精準對接,在野外復雜流場環境條件下,火炬末端的定位精準度須持續保持在1厘米以內。這對機器人的動力穩定性要求很高。水下推進器為水陸兩棲機器人提供水下動力的核心零部件,至關重要。 本次采用的水下推進器應用了先進的磁性耦合驅動技術,大幅減少了推進器運行過程中的沖擊與振動;動力電源與信號電源系統內部隔離,所有電器元件絕對密封在一個密封艙內,減少了密封泄漏危險;機、電、槳的融合設計和精密工藝使產品效率、噪聲、功率密度等多項參數達到...
發布時間:
2022
-
03
-
16
瀏覽次數:404